随着德国国防军开进了奥地利,德奥合并拉开了序幕。
国防军一路上并没有遇到多少抵抗,许多奥地利人自发地走上街头用鲜花和掌声欢迎了他们。
不过在少数地方,也有几个想不开的奥地利人选择对德军开火。
在德军开进维也纳的时候,有一名前奥地利退伍士兵用自己的配枪打碎了一名国防军士兵的脑袋。
这位鲁莽的男子随后就被国防军士兵打成了筛子。
不过这次突发事件使得散漫的德军打起了精神。
他们用广播要求所有奥地利人不得携带配枪上街。
好在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极端,他们只是静静地看着德军进入了吃城市。
不论在哪个国家,日子人都是大多数。
他们希望德国能够拯救奥地利,但是如果他们做不到也不会特别失望。
随着德国全面接管奥地利,奥地利的政坛也经历了一场大变动。
那些反对德奥合并的议员统统被开除了国会资格。
奥地利民族工人党成为了奥地利国会的多数党,他们随后宣布他们将跟德意志民族工人党合并。
为了显示德奥合并是符合奥地利民意的,奥地利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全民公投。
结果不出人意料,最终以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支持率通过了奥地利加入德国的提案。
不过随着接管的深入,德国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他们到底要如何改造奥地利。
政治上的改造还好说但是经济上的改造就比较复杂了。
德国现在是一个在军事领域高度国有化,在其他领域有限国有化的国家。
格里戈公司占据了德国国内大部分的市场。
斯特拉瑟借鉴了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对德国经济进行改造。
为了维持国内经济市场的活力,这个过程是一个缓慢而稳健的过程。
德国至今还在国有化的过程之中,具体的经济结构应该怎么调整还需要探索。
所以对奥地利进行相同的改造就不太合适了。
在经过了激烈的讨论之后,德国国会采用了斯特拉瑟提出的一个概念。
那就是“一国两制,”在社会主义德国实行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奥地利实习资本主义制度。
在德国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并且进入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之前奥地利的经济制度保持原状。
这种创新性的制度有效稳定了奥地利的经济。
留下了那些奥地利内部的资本。
斯特拉瑟的保证让奥地利内部的资本家相信他们依然还能在奥地利境内赚钱。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海德里希罗织罪名还需要时间。
只要合并,使得斯特拉瑟在德国的支持率进一步提高,无数德国人民视其为民族英雄。
《人民观察家报》在得到合并当天的报纸头版上如此写道,
“毫无疑问,斯特拉瑟就是上帝在人间的使者,他是神派来拯救德国人民的。”
标配用了整整一个头版的文篇幅来赞扬的斯特拉瑟的成就。
措辞已经到了肉麻的地步。
他们依靠美化斯特拉瑟的人生经历来营造个人崇拜的措辞,甚至不少人都开始认为斯特拉瑟就是"天选之子"。
有一名被德奥合并的消息,狂喜的作家在自己的日记里如此写道:
"我相信,这也是上帝的旨意:
要差遣这样一个男孩进入帝国,在那里成长,然后让他登上帝国元首的宝座,由此使他能够将他自己的家乡与帝国融合。
这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只是他的工具。"
德奥合并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虽然奥地利没有德国亟需的战略资源,但却拥有着数量可观的外汇储备。
也就是说,奥地利政府银行里有很多英镑和美元。
斯特拉瑟靠着德奥合并自然而然的侵吞了这笔钱,并将它全部用于德军的军事武装。
"相当于买不起枪的你娶了个媳妇,然后用嫁妆钱买了一把枪。"
奥地利先进的飞机生产技术和钢铁冶炼技术也为德国的战争事业提供了帮助。
德国著名的 qqxsw.bsp; xsguan.bsp; zhuike. readw. 23z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