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168章 父皇,您是给刘基下套

  • 背景色
  • 字号
    默认 特大
  • 宽度
    640宽度 800宽度 默认宽度 1028宽度 1440宽度
  • 滚动
    双击开始/暂停滚屏
  • 帮助
  • 背景色 宽度 字号 滚动

第168章 父皇,您是给刘基下套

小说: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作者:东鸭西楼

    第168章父皇,您是给刘基下套

    张异身上有许多秘密,刘基和许存仁心知肚明。

    其中一个让他们担心的点,就是所谓的算学入科举。

    这件事动了科举自古以来的格局,远比龙虎山的存在更为膈应人。

    皇帝以君子六艺为借口,才将算学强行塞入科举之中,可如果让别人知道这是张异,或者说龙虎山在背后推动的,肯定会引起巨大的反弹。

    也许他们改变不了皇帝的心意,算学入科举也是大势所趋。

    可这些人心中对张异的不满,肯定会化成冰冷的杀机。

    在应天府,一旦被人盯上了,谁知道他们能从什么地方找出攻讦你的理由?

    万一遇见皇帝哪天心情不好,刚好有人往龙虎山带,那想杀一个人,也是很轻松的事。

    许存仁无声点头。

    他真正担心的也是这一点。

    当时刘伯温见过张异之后,也向皇帝主动提及瞒下《算学十二册》作者,就是出于一样的担心!

    “张异不了解皇帝,你我二人却是了解的,陛下的意志并没有那么容易被影响,你莫杞人忧天!

    不过既然伱说了,老夫会找那些人聊聊,但我也不能保证,我能压下他们……”

    刘伯温的表现,已经算是诚意十足。

    就算是他,也不能说事事都能主导御史台那般御史的想法,更何况,许存仁尚且因为算学入科举受过百官的反噬。

    如果《算学十二册》的事情暴露,刘伯温自己都要受到反噬。

    他愿意为张异运作,已经算是十分难得。

    “多谢了,回头我会带着张异亲自登门拜谢!”

    “不用了,那小子不气死我,就是老夫万幸……”

    两人聊了一会,许存仁告辞离去。

    刘伯温将人送到门口,目视老友远去。

    “这场风波,不应再扩大了……”

    他正要让仆人把门关上,远处有一辆车缓缓驶来。

    刘伯温一看这辆马车,赶紧出去迎接。

    这是宫里的马车,那肯定是皇帝有什么事情找他了。

    “刘大人,陛下想请您入宫一趟!”

    王公公给刘伯温带来皇帝召见的消息,刘伯温领命,赶紧回去换上官服,进宫面圣。

    ……

    “父皇,您这是要直接将杨宪提为中书省右相?”

    皇宫,御书房。

    朱元璋让朱标帮自己拟一道圣旨,朱标提笔,却是大吃一惊。

    中书省右相这个职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空悬的职位,所以李善长事实上掌控中书省,是内阁第一人。

    原因很简单,右相徐达常年带兵在外,他虽然为宰相,但事实上基本没有行使过作为一个文官的职责。

    大明目前这样的职位还很多,比如用御史大夫这个职位就是汤和担任,可汤和本身就是个武将,常年处出征在外,御史台本质上还是刘伯温为主官。

    杨宪从资历来看,绝对无法和李善长相提并论,将他提起来,父皇这是做什么?

    “朕考一考你,看你能不能猜对?”

    朱标低头思索,略带犹豫:

    “杨宪此人的忠心不成问题,他检校出身,父皇信得过他!

    且他和刘夫子走得近。

    如今父皇是想要将浙东派的人安排到中书省,和李大人形成平衡?”

    朱元璋摇摇头,笑道:

    “你说对了一半,剩下的情况却错得离谱!

    杨宪这个人朕确实信得过,可朕用他,却不是因为他信得过,而是他的出身!”

    “出身,儿臣明白了!”

    杨宪是太原人,或者说,他是北方人。

    在弥合南北这个大背景之下,朱元璋急需改变以前的错误,要提拔一批北方人。

    帝王心术,最重要的是平衡!

    就如皇帝有意无意用刘伯温去平衡李善长这帮功臣,就是为了未来做准备。

    可浙东和淮西之间的平衡,本质上还是南方内部的争斗。

    南北平衡,才是从皇帝应该弥补的当务之急。

    杨宪就是朱元璋选出来的新的政治领袖,皇帝在他身上有自己的期许。

    他忠心,哪怕是跟李文忠共事的时候,杨宪也丝毫不会顾忌他是朱元璋的侄儿,该报告报告,该攻讦攻讦,这种不怕惹事的劲头,正合老朱心意。

    所以老朱才将他安排进中书省,就是为了历练他。

    加上杨宪本身能力还不错,这也是老朱信任他的原因之一。

    此时皇帝想要培养一个北方派系的领袖,举目朝堂,好像也只有他一个人最为合适。

    “父皇这是想将杨大人培养成北方派系的领袖?”

    朱元璋点头:

    “本来还想让杨宪在中书省历练一下,再好好重用他!

    不过张异提醒了朕,朕也觉得有些事情应该未雨绸缪!

    虽然南方的朝廷统一北方,朕是第一个,但从宋时期,南方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无论文化,经济,南方早就远远超越北方,龙气所在之地,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且,我大明是南人的朝廷,如果不注意引导,南人的势力壮大,迟早会打破君王特意营造的平衡!

    朕【以前】犯过的错误,朕可不想再犯一次!”

    朱标窃喜,至少这一部分他算是猜对了,此时,他继续追问:

    “那父皇,儿臣猜错的部分是什么?”

    朱元璋还没来得及说话,太监在外边禀告。

    “陛下,刘基刘大人前来觐见!”

    “让刘先生进来!”

    朱元璋挥手,让人赶紧请刘伯温。

    刘伯温进入御书房,跪倒地上:

    “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刘先生,您起来吧,来人呀,给刘先生搬个椅子过来……”

    “谢陛下!”

    朱元璋让人搬椅子,刘伯温就知道皇帝肯定有要事要谈。

    果然等坐下之后,老朱说:

    “刘先生,朕问你一件事!朕准备去了徐达的相位,另有任用!

    中书省乃是大明行政之中枢,只是李先生一个人忙碌,朕也忧心他的身体情况!

    所以朕准备再提一个人成为右相,你给朕拿拿主意?”

    刘伯温闻言,大吃一惊。

    同时心中百感交集。

    徐达的职位去掉,这件事刘伯温早有预料。

    毕竟他是武将,长期占着相位,其实并没有起到他应该有的作用。

    可是给中书省多加一个宰相,那是妥妥的分掉李善长的权力。

    只是让刘伯温有些难受的,是皇帝压根就没考虑过他进入中书省。

    他虽然早就看透这个道理,却还是忍不住难受。

    封侯拜相,乃是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他心中未必没有产生过这种幻想。

    “此事应当,既然中书省设了两个相位,自然有它的道理,徐将军的心血终归是在领军之上,朝廷也当换一个文官来帮帮李先生才是!”

    刘伯温心思活泛,提一提中书省右相这件事皇帝不去问李善长而是问自己,这里边有猫腻。

    少不得,皇帝提拔的人选,大概率不是淮西人。

    可是谁呢?

    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刘基太久,朱元璋已经揭晓答案。

    “朕准备提拔杨宪作为中书省右相,你看如何?”

    “他?”

    老刘的脸色再次大变,朱元璋选择杨宪,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倒不是他觉得杨宪没有前途,当朱元璋将杨宪放在中书省的时候,他已经看出皇帝的意图。

    监视中书省,在中书省里埋下一个钉子,出身检校的杨宪就是最好的人选。

    有这个身份,杨宪未来在中书省的前途肯定不会差。

    但老朱在他资历尚浅的时候将他提起来,真的合适吗?

    要知道杨宪现在才是一个参知政事罢了,皇帝了不起要提,也就将他提为左右丞都是高升,直接拔为右相,这未免也太骇人了!

    刘伯温面对朱元璋的提问,脸色变得犹豫起来。

    他和杨宪的关系走得很近,杨宪更是外人眼中的浙东派的人。

    按照道理,老朱提出这个提议,他应该欣喜若狂才对,但刘伯温本身却高兴不起来。

    皇帝见他面色变幻,犹豫了好久,却不催促。

    他似笑非笑的模样,落入朱标眼中,朱标也变得迷惑起来。

    终于,刘伯温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还是站起来说:

    “臣,以为不妥!”

    “啊!”

    朱标却是没想到,刘伯温竟然会反对杨宪成为中书省的宰相?

    明明这对他来说是一件有利的事情才对,不对,难道是刘先生怕杨宪坐大之后,架空他这个浙东派的领头人。

    太子眼神中的迷茫,落在老朱眼中,他却是笑了。

    不过他没有多在朱标身上停留,只是询问刘伯温:

    “为什么?”

    刘伯温深吸一口气,躬身道:

    “杨宪没有宰相的度量,若是让他当个辅臣还可以,若是当宰相本身,他不堪重用!”

    他这话音刚落,御书房鸦雀无声。

    朱标很震惊,刘先生平时跟杨宪走得很近,而且两个人在朝堂中大事小事,经常联合。

    怎么在这种关键时刻,刘先生会说出这种话?

    他不理解,皇帝似乎却早有预料,朱元璋等刘伯温说完,道:

    “那先生觉得,还有谁能胜任右相之位,朕觉得先生也很合适,若不然……”

    刘伯温登时惶恐,跪在地上:

    “臣更不行,臣这性子当当御史便可,这中书省臣却决不能胜任!”

    “先生这是小看了自己!罢了,这件事臣再考虑考虑……”

    朱元璋顺其自然转移话题:

    “对了,最近你手下的御史可不安分呀,朕收上来关于弹劾龙虎山的奏疏没有一百份也有八十了,他们这是没事做,天天给朕写奏疏逼宫呢?”

    刘伯温道:

    “御史向皇帝进言,本在职责之内,是非对错,由陛下定夺!

    可言官若只会察言观色,趋利避害,反而不是大明之福!

    且,微臣虽然是御史台的主官,但上有御史大夫节制,下边的御史,也不全是要看微臣行事!”

    他这话说得没毛病。

    御史这种职位,从设立开始本来就是给皇帝提意见的。

    朱元璋点头,问:

    “那你怎么看张异这个事?”

    刘伯温再次沉默下来,皇帝是让他表个态度,但这个表态却不好做。

    “臣以为,御史们的担忧有御史的道理,孔家的形象很重要,张家的身份也很敏感,若是有什么坊间流言传出,对孔家来确实不利,那些御史之怨愤,也是为了维护孔家的名声!

    其实臣以为,如果陛下不喜他们这种态度,不如让孔家人出来亲自澄清!

    孔希学不是马上要到了吗,到时候……

    真相自明!”

    朱元璋见他将皮球踢给孔家,主打一个因果不沾,也是觉得好笑。

    他知道自己在刘伯温身上大概讨不到多少好处了,挥手道:

    “行了,朕明白了,你的想法朕会考虑,回去吧!”

    “臣告退!”

    皇帝火急火燎将自己召唤过来,问了几句话又放自己回去。

    老刘心中,似乎隐约已经有了什么猜测。

    他低着头,一路出宫。

    直到出了宫门,他才自言自语:

    “陛下好手段,老夫还是上当了!”

    ……

    “父皇,您……”

    另一边,朱元璋让人送走刘伯温,朱标此时才真正反应过来。

    他大惊小怪的声音,朱元璋并不见怪,反而很欣慰:

    “你总算开窍了,这次明白朕的心思了?”

    朱标无声点头,道:

    “这次父皇是在给刘大人挖坑呢,父皇要提杨宪,目的在于拉出一个新的派系,这个派系自然不能以刘先生马首是瞻,依附在浙东派之下!

    所以父皇想用杨宪作为北方派系的领头人,第一个就是将他和刘夫子做分割!

    而今日刘夫子对他的评价,恐怕就是他们分裂的开始!”

    朱元璋强调过许多次,帝王心术最重要的就是平衡。

    君王和臣子相互依赖,也天然的站在对立面。

    臣子会不断试探君王的底线,从君王那里一点点抠下他的权力。

    君王天然的,也会去分化,离间臣子,免得他们架空自己。

    这无关善恶,喜好。

    朱标从张异身上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立场!

    人皆有立场,屁股决定脑袋。

    经历了许多,他相比以前,终归成熟了不少。

    “只是儿臣不明白,为什么刘夫子明明跟杨宪关系如此好,却还是会在您面前说他的坏话?

    这不是送把柄给父皇拿捏吗?”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道:

    “朕为什么会将他放在御史中丞这个位置上,跟今日他选择反对杨宪为左相是一个道理!

    刘伯温的心眼子很多,可他本质上和其他人不同,他大抵算得上是个正直之人!”

    朱标:……

    那皇帝的行为,算不算欺负老实人呢?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热门推荐

换一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