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讲到周军与乡亲被征召去“堡里”服役,因反贼作乱而朝廷暂无兵可调,故征用卫所“军户”。
“堡里”算是一个“千户所”,按照明朝“卫所制”规定的,“千户所”由1120个军士组成,下辖10个“百户所”。同时,“千户所”官职的设置有:“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所镇抚”从六品。
明朝“百户所”由112个军士组成,下辖2个“总旗”。其中,“百户所”长官为正六品。“百户”下设2个“总旗”,而“总旗”没有品级,但每个“总旗”之下设有5个“小旗”。“小旗”相当于“班长”,也是没有品级。
就这样,周军与乡亲们被卫所长官们按照先来先到的报名顺序,与“名册”核对无误后,再经过抽签,编在了不同的“小旗”里参加军事训练,但可惜的是居然连一个发小也没碰到,全都是外村同乡。
对少年来说,卫所军训枯燥无味,根本不让舞刀弄枪,更没有操控火器射击,除了整天拿着长木棍做“枪矛”,举着厚木板做“盾牌”,按照队列演示战阵,捅来打去,吼得山响之外,就剩举石锁了。
举石锁是专门用来练士卒力气的,因古代打仗还是以冷兵器为主,最需要的就是爆发力和耐力。
相传,“举石锁”最早来自唐朝时期的军营,是专门为了培养“陌刀手”而设置的体能训练项目,毕竟每一把陌刀都有几十斤重!后来,历朝历代的军营都有沿袭“举石锁”。到了明朝后期,依旧如此。
不过,相对于之前的历朝历代,后世明朝军队的训练项目和训练标准,却有了具体的参照数字。
洪武六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书,命令“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六部”共议教练军士律:“骑卒必善驰射枪刀,步兵必善弓弩枪。射以十二矢之半,远可到,近可中为程。
远可到,将弁百六十步、军士百二十步;近可中,五十步。彀弩以十二矢之五,远可到,蹶张八十步,划车一百五十步;近可中,蹶张四十步,划车六十步。
枪必进退熟习。在京卫所,以五千人为率,取五之一,指挥以下官领赴御前验试,馀以次番试。
在外都司卫所,每卫五千人,取五之一,千户以下官领赴京验试。余以次番试。军士步骑皆善,将领各以其能受赏,否则罚。军士给钱六百为道里费。
将领自指挥使以下,所统军士三分至六分不中者,次第夺俸;七分以上,次第降官至为军止。都指挥军士四分以上不中,夺俸一年;六分以上罢职。”
即便上面有规定,但那也是二百多年前的事了,因为现在各地“卫所”中“军户”锐减,要想征兵满员,就得抓丁拉夫。而且,士兵们还经常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陪着上面的军官老爷们去瞎折腾?
因此,仓促训练了半个月后,这些勉强能拿着锄头列队布阵的所谓“精兵”们,就被“卫所军官”带到了“都指挥使”面前接受检阅。待每人发放一套装备后,便木棍换枪矛,竹篾换剑刀,可以出征了!
“叔伯兄弟们,咱们就这样出发了?不跟家人道个别么?俺家里还有个老娘和三岁的小妹妹呢。”
经过这半个月的相处,周军与同一队伍里的战友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基本上也都能混个面熟了。
“诶,小伙子/大兄弟,还说那些干嘛?咱作为‘军户’,脑袋都是别在裤腰带上的,随时被摘啊!”
“可是,总得跟父母、叔伯、兄弟、姐妹、妯娌们见上一面才行呀?至少也得有个交代,万一……”
“交代个屁!没有万一!”、“对对对,死就死了”、“长兄战死,小弟顶上,没有兄弟,还有邻居!”
“诶……若这一仗打下来不死,那该多好呀?又能回家娶妻生娃了,村里的傻妞膘肥体壮得很呢!”
“膘肥体壮?那说的是猪牛羊马这些畜牲吧?莫非,小子你家太穷娶不起媳妇,用畜牲来陪睡?”
“哟哟哟,没女人,搞畜牲?哈哈/嘎嘎……”趁队伍行军途中路远无聊,一群人互相打趣寻开心。
“呜呜,俺也想睡女人,可家里穷娶不起呀,这次若战死,咱家就要断香火了,会成孤魂野鬼。”
“喂喂喂,别说那些不吉利的话!什么死不死活不活的?咱仗都还没开打,死的也是别人,哼!”
“呜呜,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半年前去打头阵的那些乡亲们还不都死翘翘了?就连俺叔也死了!”
“诶,俺说汝烦不烦呀?咱穷人打仗就是去送死!若不想死,那你就去当逃兵,逃脱追捕再说?”
“当逃兵?那可是要被杀头的呀?家人、邻里都要被连坐!不不不,不能逃跑,还是自己死吧。”
“死死死?整天说死?都烦死了!就不能不说‘死’么?要说‘活’!只有杀不死,才能活下来,哼!”
“杀不死?嘿,脑壳被驴蹄了?你以为你小子是‘神仙’?能飞天遁地?能呼风唤雨?能起死回生?”
“喂喂喂,别争了,听着烦!这世界上哪有什么神仙?妖魔鬼怪倒是挺多,专门欺负咱老百姓!”
“谁说没有‘神仙’?老子小时候进山采药,就曾看见有个老道士脚踏飞剑,从万丈悬崖边上飞过。”
“得?你小子还真能了?那你为何不向那老神仙打招呼,求他收你为徒,学习法术,修炼成仙?”
“我哪敢呀?当时那老神仙衣服破烂,浑身是血,脸上惨白,行色匆匆,怕是躲避仇家追杀呢!”
“呃……这……空欢喜。”、“是呀是呀,若能步入仙途,便能踏足长生,也就不用死了,可惜啦!”
众人一路上嘀嘀咕咕,吵吵闹闹,毕竟从广西出发去贵州打仗,少说有几百上千里,路难走啊!
可想而知,这样的军队在西南地区各“卫所”中随处可见,吓唬一下老百姓当然没问题,但是想跟那贵州省“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十几万“苗兵”硬碰硬,简直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事实如此。
“不好,有埋伏!”、“敌袭!布阵!反击!”就在这支队伍刚跨入贵州省地界后没多久便遭袭了。
从西元1594年到西元1599年,“播州土司”杨应龙带兵把那些告过状的、得罪过他的当地宗族,几乎全都杀了个遍!他还四处进攻别的土司甚至明朝卫所,一时之间,贵州省内腥风血雨、冤魂遍地!
然而,明军主力此时正在朝鲜与日军相持。但是,明神宗还是传旨让贵州巡抚江东之出兵平叛。
于是,西元1599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二月,贵州督指挥使司派出了都司杨国柱、指挥李廷栋领兵出征。但是,即便有隔壁省的明朝卫所兵参与战斗,仍不是杨应龙手下这些苗族老虎兵的对手。
因为两军一交手,苗兵便通过“主场优势”,将明军诱至天邦囤工事附近的包围圈中,然后伏兵四起,轻轻松松就将明军击溃,其中就包括来自广西的周军等人所在部队。都司杨国柱被俘后遭杀害。
这就是明朝二次征讨“播州土司”的结果,反而助长了杨应龙的嚣张气焰,并扬言要做“西南王”。
明朝先后三次出兵征伐“播州土司”,但因准备不足而导致前面两次均告失败,直到第三次将准备东征“倭国”的精锐大军调回南下后,再征召各省大军共计24万人马,兵分八路围攻才终于平定贵州。
不过,像古田所这样的西南边疆小型卫所,士兵素质参差不齐,装备训练又极为落后,即便是在第一次出征“播州土司”时没有全军覆没,那也会在第二次征讨中折戟长沙。所以,周军是必死无疑。
周军和发小们战死后,成为了流落异乡的孤魂野鬼,按理是不能入轮回的,因为还没有达到《生死簿》上规定的死亡时间,而是因为不可抗力的外在因素才导致死亡,难免在風吹雨打中烟消云散。
倘若周军只是一个普通的凡人士兵,死于战场搏杀,那么死了也就是了,即使不能坠入地狱而再次轮回转世,那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地府阴司数量有限,忙不过来,只好让那些亡魂野鬼滞留人间。
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这些数量庞大的战死亡魂,可能会在大白天里被阳光暴晒蒸发,或在阴雨天里被风吹雨淋溶解,可能在夜间附身在草木、动物身上,甚至可能会聚集到山洞中。
而周军的魂魄却在冥冥之中被一股诡异力量摄取后,仿佛受到重力加持一般,快速地坠入地下。
“咦?这……好黑呀,到处都是阴风阵阵,一片昏昏沉沉,怎么回事?怎么又做同样的梦了?诶!”
此时此刻,邹君的魂魄正在阴阳界中飘来荡去,虽然感觉很奇怪,但没有惊慌,因为自从懂事以来,隔三差五就会有一段类似“离奇”的经历,甚至还看见过各种鬼怪向他围观,但醒来后啥事没有。
以前啥事也没有,是因为他乃上界大能“玄阴老祖”的一缕分神下界投胎转世重生,导致前世的记忆也被一并带了过来。但由于此时的周军只是下界一个凡人,没有灵根而无法修真,因此才有幻觉。
可是,现在的体验却骤然变得真实起来,仿佛自己深深地陷入梦境之中不能自拔,只好在东飘西荡中凭影像到处乱飞,试图找到一条河——“忘川河”,因为河上有一座桥,是所有亡魂的必经之路。
当然了,如果是普通凡人死后所化之亡魂,进入“阴间”后会依次经过七处,即“鬼门关”、“黄泉路”、“三生石”、“望乡台”、“忘川河”、“孟婆汤”、“奈何桥”,最后进入“阎罗殿”接受审判并等待处理。
“鬼门关”是进入“阴间”的大门,因为“阎王”在此驻有重兵,所以非常恐怖,不是一般鬼魂能来的。
阳间凡人的魂魄只要通过了“鬼门关”,基本就不能回去了,这也意味这个阳间的凡人已死透了。
阳寿未尽但是却意外死亡的人,会集中在黄泉路上徘徊,等待阳寿到了才能到阴间报到并投胎。
然而,每一个鬼魂都须经过“黄泉路”才能进入“阴间”,就好比现在周军的鬼魂就飘在黄泉路上。
“三生石”是一块记载了每个人前生今世恩怨情仇的石头,鬼魂们看过这块石头,就会了却遗憾,因为阳间三世的恩怨情仇一笔勾销,可当周军的鬼魂飘过去看了石头之后,上面却啥也没有,怪哉!
“望乡台”和它名字描述的一样,就是一个可以看到家乡的高大石头台子。鬼魂们来到这里,就能最后一眼看到自己的亲人,也是最后一次和亲人进行告别。一般来到这里的鬼魂都会哭得稀里哗啦。
“忘川”是民间传说中最“浪漫”的河流,因为如果鬼魂生前爱一个人到了不想投胎的地步,那么他/她便可跳入“忘川”中等待千年,受冥河之水浸泡自己的鬼体并涤荡灵魂杂念,但爱人已经轮回转世。
千年之后,鬼魂的爱人已经轮回转世多次,她/他已经完全地忘记了前世的爱人。但这时,饱受灵魂摧残的鬼魂只要前世的记忆还没消散,就可从“忘川”河中爬上岸来,与她/他一起投胎再续前缘。
“孟婆汤”是“后土娘娘”分身之一“孟婆”用鬼魂的眼泪混合七情六欲所酿,能让鬼忘记前世所有事情。若鬼魂在投胎前不喝“孟婆汤”就会保存前世记忆,一旦经过“六道轮回”投胎转世,就会出大事!
“奈何桥”下全是无法、轮回的孤魂野鬼,虽然很凄惨可怜,但千万不能被其迷惑,因为其往往想给自己找个替身以让自己轮回。而过了“奈何桥”就是“轮回殿”了,算是完成了从死到生的所有过程。
不过,周军的鬼魂对此似乎有印象,也心存犹豫,因此既没有像其它鬼魂一样挨个儿飘过去喝“孟婆汤”,也没有稀里糊涂被“奈何桥”下的孤魂野鬼們诱惑而纵身跳下,而是在等,最后一個過桥。
…………………………………………………………
《天地任我行之二》已经完结,各位读者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多多留言,也好方便我在续写《天地任我行之三》时尽量改进,争取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毕竟我只是个业余写作爱好者而已。